荥阳市基层政务公开
荥阳市教育体育局 县级
2020-08-13 2020-08-13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2020〕206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

为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整、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现就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等为抓手,坚持正确方向、遵循规律、协同配合、常态开展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贯彻落实机制,推动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增强德育工作抓手,每年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00个、先进个人200名,遴选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持续实施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每年遴选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50名、优秀班主任200名。

三、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新要求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各地各校要继续组织开展好“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活动,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读书征文等途径,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到学科课程和教学过程全覆盖,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性、阶段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经典诵读、比赛展览、艺术文化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五)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结合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的“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用好抗击疫情的鲜活教材,引导广大师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着力提升科学素养,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开展节粮节水节电和河湖保护知识,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六)加强品德修养教育。贯彻落实《河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9年修订)》,持续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养成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廉洁教育、影视教育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握好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各地各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和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持续组织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示范区创建活动,推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发展。各校要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了解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及社会适应等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四、拓宽德育实施途径

(一)夯实课程育人。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要加强课程教学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要积极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引导各学科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充分利用现实鲜活素材,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增强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加强文化育人。各地各校要发挥好文化的浸润作用,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依据办学理念,因地制宜建设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要加强校园图书馆、校史室等文化载体建设,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校园文化标志,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要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传播主流价值,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提升网络素养,避免沉溺网络,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依托省教育厅开展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丰富的系列阅读活动,倡导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推动广大师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三)强化活动育人。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地各校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地方资源、节日纪念日,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要积极参与“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我爱祖国 同唱国歌”、“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河南省中小学电影周、经典诵读、系列阅读、艺术文化节等活动,用好省级、市级各项活动成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四)重视实践育人。实践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关键环节。各地各校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将研学实践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充分利用遴选出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及全省研学实践精品课程、精品线路,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省情国情、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项目,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管理,充分发挥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拓宽中小学德育的实践途径。

(五)深化管理育人。各地各校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推动立德树人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要建立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德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德育规律研究,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可推广复制的德育实施策略和有效途径,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推进建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

(六)完善协同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各校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注重家长学校建设,持续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性强、家长广泛参与的家庭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推进家校共育。要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保障少先队活动时间。要强化协调配合,联合宣传、科技、文旅、团委、少工委、妇联、关工委、科协等部门、组织,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

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打造一支职责明确的德育队伍。各地各校要强化校长是学校德育第一责任人意识,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一支由学校领导、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任课教师等组成的职责明确的德育队伍。完善表彰奖励制度,继续组织开展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德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二)建设一支专业全面的班主任队伍。持续实施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开展河南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遴选,举办全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要依托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实施当地的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安排专门经费,开展市级(或直管县)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等相应的活动,积极发挥统筹引领、政策支持和培养辐射作用,不断强化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意识,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制订和完善促进当地班主任工作的政策措施,完善班主任的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总结、推广班主任相关成功经验,为班主任群体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升班主任群体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水平。

(三)培育一支业务精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系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把思政课上出味道、上出效果。各地各校要强化思政课教师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关键地位,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鼓励学校推选具有良好师德、较强专业素养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研讨、定期举办集中培训、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等方式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内功”,让思政课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夯实德育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夯实德育责任,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各中小学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德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确立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制定落实方案,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二)加强教育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训学校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进一步树牢立德树人理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各种宣传资源,及时总结宣传当地德育典型工作经验和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同时发挥好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校园网络新媒体作用,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树立正确育人观念,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